December 2002 |
 |
2 |
|
|
|
|
 |
|
頁數:3﹣40 |
台灣的認同/差異:影視媒體的局勢中介與雜存認同的形成 |
The Identity/ Difference of Taiwan: Audio-Visual Media, Conjunctual Mediation and Hybrid Nationhood |
|
|
 |
|
|
 |
(849)
|
作者(中) |
羅世宏 |
作者(英) |
Shih-Hung Lo |
關鍵詞(中) |
國族認同、道德經濟、感知結構、微型承認政治、實踐的和解、影視傳播媒體 |
關鍵詞(英) |
audio-visual media, micropolitics of recognition, moral economy, national identity, practical reconciliation,structure of feeling |
中文摘要 |
本文旨在發展一種強調「局勢中介」(conjunctural mediation)過程的傳播觀點,希望更適當地處理傳播與國族認同的關係。藉由多重資料與方法分析結果的呈現,本文論證國族認同形構是一個局勢中介的過程,而傳播媒介則是此局勢中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換句話說,本文主張傳播媒介之於國族認同的形成,有其長期、累積的「效果」,但拒絕接受傳統效果觀點指導的簡化論點,以期無法掌握傳播媒介與國族認同關係的複雜性。本文論證存在著一種穿透省籍、族群界限,中介於媒介文本與閱聽人接收過程的感知結構,並解釋具有某種「混而不亂」、「雜存」特質的台灣主體認同,如何在台灣戰後(特別是一九七〇年代以降)的歷史局勢變化與共同媒介經驗中形成。 |
英文摘要 |
|
相關文章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