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e 2018 No. 33

編輯室報告

Editor's Note
/ 楊意菁
Yie-Jing Yang

       本期論文總共收錄了五篇專題論文,一篇「傳播新視窗」論文。 本期專題名稱為「新媒體、新視野與新方法」,刊載了五篇文章(另 請參考本期專題引言〈新媒體、新視野與新方法:台灣 TSSCI 傳播 學術論文探析〉)。第一篇為吳筱玫老師與李蔡彥老師〈資訊科學 與質性研究之對話:Facebook 打卡實踐之視覺化行人言說分析〉、 第二篇為王淑美老師的〈網路速度與新聞—轉變中的記者時間實 踐及價值反思〉、第三篇是傅文成老師與陶聖屏老師〈以大數據觀 點探索網路謠言的「網路模因」傳播模式〉、第四篇為陳靜君博士 生與陶振超老師〈偏見同化效果:網路新聞不文明留言對態度極化 的影響〉、第五篇論文則是賴玉釵老師的文章〈閱聽人跨媒介詮釋 圖像敘事之美感傳播芻議:以繪本、iPad 互動電子繪本為例〉。這 五篇文章提供了觀看網路新媒體研究的不同視野,有的論文從方法 角度探討新媒體研究的可能樣貌,有的論文則從網路與時間的概念 反思新聞與實踐的意涵,或是從大數據的角度探討傳播模式的改變, 以及從閱聽人角度思索新媒體訊息帶給閱聽人的影響與意義,值得 大家仔細閱讀。

       另外,為了因應此次「新媒體、新視野與新方法」專題,本刊 特別針對台灣目前四家 TSSCI 傳播期刊—《中華傳播學刊》、《新 聞學研究》、《傳播研究與實踐》、以及《傳播與社會》進行簡單 的內容分析,除了瞭解傳播學術界有關網路新媒體/新科技論文在 台灣傳播學術期刊呈現的樣貌,更重要的是,藉由此一探析結果與 本期專題論文進行新媒體、新視野與方法上的互動、討論與反思, 以期完整與豐富此一專題的內容與意義。

       本期另外收錄了一篇「傳播新視窗」論文,該篇文章為王維菁 老師撰寫的〈勞動薪資議題之媒體再現與定錨影響初探:以人力銀 行青年起薪調查新聞為例〉。本文以人力銀行起薪調查新聞為例, 探討相關新聞再現及其對臺灣青年薪資勞動的可能影響。文章同時 採用內容分析與焦點團體訪問了六場共二十七人,研究資料豐富。 研究結果發現,人力銀行起薪調查新聞其統計調查背景資訊揭露嚴 中華傳播學刊(33)-00 前頁.indd 7 2018/6/19 下午 06:55:35 VIII 中華傳播學刊.第三十三期.2018.06 重不足,而人力銀行起薪調查新聞,經由定錨效應與價格共謀影響 一般性勞動薪資,藉社會景氣感知影響非一般性勞動薪資,並對薪 資市場資訊弱端—青年勞動者造成恐慌效應,降低其薪資要求水 準,進而建構台灣青年起薪之社會經濟真實。本文研究主題頗具新 意,從勞動薪資與媒體再現角度探索,也是過去較少討論的研究主 題,主題呼應「傳播新視窗」以開拓傳播研究視野的目標,研究結 果提供了值得深思的問題與觀點,對於學術與實務界亦具參考價值。

       兩年時間,說短不短,說長不長,轉眼間 33 期已是任內最後 一期學刊。俗話說得好:「若你要害一個人,就勸他去選舉」,換 句話說,「若你要害一個學術人,就勸他去編學術期刊」,或許也 是很恰當的說法。畢竟要在兩年內閱讀平常好多年閱讀的論文量, 又要身負 TSSCI 期刊論文品質的把關與評鑑申請,要說沒有壓力是 不可能的。而這兩年中,學刊主動積極規劃專題論文,也做了廣泛 議題之討論,有些專題特別邀請客座主編(在此謝謝三位客座主編 —羅文輝老師、張玉佩老師、黃俊儒老師),讓專題內容更具統 整性與獨創性。這些過程,雖然辛苦,但卻是吸收學術精華的最佳 時刻,對於自己,也是一種收穫。當然,這兩年學刊能夠順利推行, 幾位編委(政大江靜之老師、中正林淑芳老師、台大洪貞玲老師、 世新秦琍琍老師、文化郭文平老師、交大張玉佩老師,按筆劃順序 排列)為學刊付出勞力與心力,功不可沒。更謝謝廣大曾經協助學 刊審查的評審們,有了你們的熱忱與把關,學刊才能確實掌握論文 的品質。最後,感謝執編—輔大陳雅惠老師,以及助編—政大 博班劉倚帆,特別是雅惠老師,這兩年來花費的時間與精神無以計 算,謝謝妳陪我走這麼一段路。沒有你們的付出,沒有今天的學刊, 在此一併誌謝!

       曲終人散,舞台(《中華傳播學刊》)永遠存在,曾經上台的 演員,只要盡力,這場表演,已經很精彩了! 

 
主編楊意菁 於新北市板橋家中 2018 年 5 月
Copyright © 2023 Taiw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臺灣傳播學會版權所有、轉載必究
本網站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